此外,許多的客家餐飲業者,為了追求消費時尚與商機,早已加入南北各地的華人菜系,融入賦有全球化的餐飲特色,進而稀釋了客家飲食文化的特徵。如今,只有在客庄的地方特色餐廳,還有局部保留了客家菜的DNA,成為客家鄉親懷舊思鄉的最佳場所。那麼,何謂客家菜的基因(DNA)?我們可以從食材、烹調方式與風味這三個面向來討論。
首先,食材方面,客家先民著重選用當地土產,並依照時令季節入菜。肉類菜品若有過剩,則醃製曬乾或釀造發酵加以保存,以供長期使用,體現客家人勤儉惜食的精神,例如梅乾菜、蘿蔔乾與鹹豬肉等。
至於客家菜傳統的烹調方式,包括人們琅琅上口的四炆四炒與蒸煮。而當下廚房設備已從燒柴大灶,轉變至電氣化自動設備,以及分子料理與雲端烹飪。透過應用科學的角度重新詮釋傳統客家菜餚,並適當轉型,接軌新型態的廚具與廚藝,最大化地保存客家菜的DNA。
圖片來源:擷取自網路
為了因應當代消費族群的飲食習慣,現代化的客家菜餚必須重視飲食健康與安全,其中含有高鹽量的料理,可以在備製與烹調的過程中,調整為鮮味凸顯的呈現;醃製發酵的加工食材,可以提昇熟成技術,賦予食材本身更高的價值;至於油鹹香特徵的風味,則可以保有食材的原汁原味,並加入香草香料的應用,以及精確控溫的處理手法,做出色香味俱佳,又兼顧食安問題的當代客家飲食佳餚。
爰此,樸實無華的客家飲食文化,在延續客家飲食的DNA使命之下,結合科學烹調的技法,發展出美味、健康、時尚與怡情的新客家美食,此其時矣。
個人從釀造發酵的研發、製造到行銷,已有四十餘年的經驗,並同時取得中、西餐點心與咖啡師證照,希望能在客家菜的經典傳承與創新發展中貢獻一己之力,也盼望經由錦台兄客宇宙網站,能與客家先進們切磋共勉。
寫作指導:江烘貴,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博士,曾任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處長;現任育達科技大學兼任老師、世界客屬總會秘書長。
筆者:甘富尹,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及政策研究所三年級在學生。